西峡县中等职业学校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
专业名称:汽车运用与维修
·
专业代码:700206
·
所属大类:交通运输大类(70)
·
所属专业类:道路运输类(7002)
二、入学要求与修业年限
·
入学要求:初级中等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
基本修业年限:3年(全日制)
三、职业面向
|
对应行业 |
主要职业类别 |
岗位(群) |
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 |
|
汽车修理与维护(8111) |
汽车维修工(4-12-01-01) |
汽车维修服务 |
汽车运用与维修 |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科学素养、职业道德,敬业爱岗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学习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为能力,面向汽车修理与维护行业的汽车机电维修,汽车维修接待等岗位,能够从事汽车使用、维护、检测以及修理等工作的技能人才。
五、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全面提升知识、能力、素质,筑牢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类通用技术技能基础,掌握并实际运用岗位(群)需要的专业技术技能,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体上须达到以下要求: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掌握与本专业对应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掌握绿色生产、环境保护、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行业文化,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3)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语文、历史、数学、外语(英语等)、信息技术等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4)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学习1门外语并结合本专业加以运用。
(5)掌握汽车构造与原理、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机械基础常识、汽车材料、机械传动、液压与气动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发动机结构和工作原理、汽车底盘结构和工作原理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以及车身电气的基本原理和维修技巧。
(6)掌握汽车维修常用工具、量具及检测仪器设备的选择原则和使用方法等技术技能,具有正确选择并熟练使用汽车维修常用工具、量具及检测仪器设备能力。
(7)掌握专业技术资料的查阅方法和途径等技术技能,具有阅读汽车维修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汽车维修技术资料能力。
(8)掌握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车身等系统的清洁、检查、润滑、紧固、调整和更换等技术技能,具有汽车维护作业能力。
(9)掌握汽车发动机总成的拆装与更换及其零部件的拆装、检测与更换等技术技能,具有汽车发动机总成维修能力。
(10)掌握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检查、测试及其零部件和电路的检测、修理和更换等技术技能,具有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维修能力。
(11)掌握汽车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及其控制系统的检查、测试、调整,线路检测与修理,总成修理与史换等技 技能,只有汽车底盘及底盘控制系统维修能力。
(12)掌握汽车电气设备检修等技术技能,具有汽车电源系统、起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系统、信号系统、仪表系统和辅助电器的检测和更换能力。
(13)掌握汽车检测等技术技能,具有汽车整车及各系统的性能检测能力。
(14)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具有适应本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需求的基本数字技能。
(15)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6)掌握身体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至少1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
(17)掌握必备的美育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形成至少1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18)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质,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六、课程体系与学时安排
(一)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1 公共基础课程(7门 1056学时)
|
课程名称 |
主要内容 |
学时 |
|
思想政治 |
党史国史、职业道德、法律法规 |
126 |
|
语文 |
应用文写作、商务沟通表达 |
210 |
|
数学 |
基础运算、商务数据分析基础 |
200 |
|
英语 |
基础英语电商专业英语、跨境电商术语 |
200 |
|
艺术 |
设计美学、艺术鉴赏 |
110 |
|
体育与健康 |
体能训练、职业健康防护 |
110 |
|
历史 |
中国史、文化传承 |
100 |
2 专业课程
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需要前置学习的基础性理论知识和技能构成的课程,是为专业核心课程提供理论和技能支撑的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典型工作任务设置的课程,是培养核心职业能力的主干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是根据学生发展需求横向拓展和纵向深化的课程,是提升综合职业能力的延展课程。
根据区域/行业实际、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需要自主确定课程,进行模块化课程设计,依托体现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真实生产项目和典型工作任务等,开展项目式、情境式教学,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施课程教学的数字化转型。结合现有的专业条件和教学实际,探索创新课程体系。
(1)专业基础课程(4门共840学时)
设置4门。包括:汽车文化概论、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机械常识等领域的课程。
(2)专业核心课程
设置4门。包括:汽车车身电气设备与维修、汽车发动机拆装与维修、汽车底盘拆装与维修、新能源汽车维护等领域的课程。
(二)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4门共1056学时)
|
课程名称 |
典型工作任务 |
主要教学要求 |
汽车车身电气设备与维修
|
A依据装配工艺文件,使用拆装工具,完成汽车电源系统、起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系统、信号系统、仪表系统和辅助电器等典型部件的就车及离车拆装与更换。
B依据维修手册和作业指导书,使用万用表等检测设备,完成汽车电气设备典型部件的检测。
C依据维修手册和设备使用说明,使用诊断设备和万用表、测试表笔等检测设备完成汽车电气设备功能性测试和故障检测
D依据工艺卡(含工艺附图)和作业指导书,正确选用装配设备、仪器及工量具,完成起动机、发电机、仪表和线束等的装配。
E依据工艺卡和作业指导书,使用工装设备与工量具,完成娱乐系统、照明系统及其他电控系统部件的装配。
F依据作业指导书,借助仪器,完成电气设备功能设置和功能确认。
|
1掌握蓄电池、交流发电机、调节器结构与工作原理,能进行蓄电池、发电机就车及离车拆装与检测。
2能够识读汽车电路图和维修手册。
3掌握起动系统和点火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能进行起动机、点火系统就车及离车拆装与检测。
4掌握汽车照明与信号系统、汽车仪表与报警信息系统构造与工作原理,能够进行照明与信号系统、汽车仪表与报警信息系统部件就车及离车拆装与检测。
5掌握汽车辅助电器线路构造与控制原理,能进行辅助电器和线束的就车及离车拆装与检测
6掌握汽车电气维修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技巧,具备汽车电器的拆装和检修能力 |
汽车发动机拆装与维修 |
① 依据装配工艺文件和作业指导
书,正确选用装配设备、仪器及工具,完成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燃油供给系统、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等装配与调试。
②依据质量检验标准,使用量具、设备、仪表,通过目检和手检方式,完成汽车发动机各总成、部件质量检验 |
1掌握汽车发动机装配作业中常用工量具、工装设备、生产线设备、台架试验设备的使用方法。
2掌握发动机各总成和部件装配工艺内容。
3能够进行整机、总成和部件装配、调试、检测作业。
4能够识读工艺卡及作业指导书 |
汽车底盘拆装与维修 |
①依据工艺卡和作业指导书,使用装配设备及工量具,完成驱动桥、转向桥、制动器组件、悬架系统的装调。
②依据工艺卡和作业指导书,使用装配设备及工量具,完成车身(含附件、内外饰等)的分解、组装与调试。
③依据装配工艺文件,正确选用装配设备、仪器及工量具,完成轴与齿轮、轴承、油封等关键零部件装配。
依据变速器装配工艺文件,使用
④装配设备及工量具,完成变速器轴系分总成、操纵机构分总成、驻车机构分总成、壳体总成、副变速器总成的装配。 |
1掌握汽车底盘装配作业中常用工量具、工装设备、生产线设备、台架试验设备的使用方法。
2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和部件装配工艺内容
3能够进行整机、总成和部件装配、调试、检测作业。 |
新能源汽车维护 |
1.新能源汽车的维护制度和安全防护。
2.新能源汽车的定期维护作业。
3.新能源汽车的一级维护。
4.新能源汽车的二级维护。 |
1新能源汽车维护作业的安全操作规范和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
2会正确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各种维护维修工具。
3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维护内容要求,能够对轮胎、洗涤系统、灯光照明、空调等系统进行安全规范检查。
4学会使用防护用品和维护作业设备,能协同完成新能源汽车的维护作业。
|
(三)
专业拓展课(2门共380学时)
主要内容:汽车钣金与涂装、二手车鉴定与评估
(四)
实践教学安排(总实践学时:1056学时)
|
环节 |
内容 |
学时 |
实施场所 |
|
校内实训 |
1汽车发动机拆装维修维护
2汽车底盘拆装维护与维修
3汽车电气设备拆装维护检测与维修
4新能源汽车维护作业
5汽车钣金与涂装作业 |
800 |
校内实训基地 |
|
校外实习 |
2. 岗位实习(≤3个月) |
256 |
合作企业 |
|
毕业考核 |
给定项目学生抽签选项考核 |
100 |
校企双导师指导 |
七、教学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
教师类型 |
姓名 |
姓别 |
年龄 |
学历 |
职称 |
教授课程 |
|
专业带头人 |
王博尧 |
男 |
50 |
本科 |
副高 |
新能源汽车维护 |
|
专任教师 |
侯颖 |
男 |
53 |
本科 |
讲师 |
汽车车身电气设备与维修 |
|
杜建党 |
男 |
38 |
本科 |
讲师 |
汽车底盘拆装与维修 |
|
马邓艾 |
男 |
37 |
本科 |
讲师 |
汽车发动机拆装与维修 |
|
李志江 |
男 |
26 |
本科 |
助讲 |
汽车机械常识、机械基础 |
|
周滨 |
男 |
25 |
本科 |
助讲 |
汽车钣金与涂装 |
|
郭荣麟 |
女 |
25 |
本科 |
本科 |
汽车文化 |
|
姚俊锋 |
男 |
51 |
本科 |
本科 |
汽车电子电工 |
|
荣福恆 |
男 |
30 |
本科 |
助讲 |
二手车鉴定与评估 |
|
兼任教师 |
赵宏伟 |
男 |
48 |
本科 |
副高 |
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欸修 |
|
余谦 |
男 |
50 |
本科 |
副高 |
汽车底盘拆装维护与维修 |
(二)教学设施
|
实训室名称 |
核心设备配置 |
功能 |
|
燃油汽车实训室 |
举升机、四轮定位、汽车钣金工具、喷漆烤房、汽车大梁校正、汽车发动机吊装工具、汽车发动机维修台架、焊接工具等
|
配备汽车整车、各总成拆装实训台,智能储物柜、配套工量具等设备,用于汽车总成件及机构系统原理讲解、展示: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润滑系统、冷却系统拆装与调试和发动机就车拆装:汽车底盘传动系统、离合器、制动器等拆装与调试、总成就车拆装;电气设备解剂拆装、检测和就车拆装、检测等实训教学。 |
|
新能源汽车实训室 |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系统装配与检测实训台、配备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蓄电池及管理系统台架、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系统装配与检测实训室配备新能源汽车整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台架、新能源汽车减速驱动桥总成、新能源汽车整车、新能源汽车制动系统台架、新能源汽车转向系统台架、新能源汽车行驶系统台架等设备设施。 |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系统装配与检测课程的动力蓄电池总成及管理系统的装配与性能检测、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系统装配与检测课程的不同类型电机/变频器总成及整车、混合动力变速器/传动桥总成、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的装配与性能检测,制动系统、转向系统、悬架系统、底盘的装配与性能检测等实训教学。 |
汽车电工实训室 |
汽车各部分和汽车整车电路示教台架 |
配备发动机电控实训台、底盘电控实训台、整车车身电气实训台(示教板)、电气设备总成、点火试验台架、配套工量具等设备,用于电气系统、电气总成及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展示安装、调试、检测及汽车电气控制系统综合测试和典型故障诊断等实训教学。 |
(二)教学资源
1. 教材:按照国家规定,经过规范程序选用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国家优秀教材。专业课程教材应体现本行业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新形态,并通过数字教材、活页式教材等多种方式进行动态更新。
《汽车文化概论》《汽车机械常识》《汽车电工电子技术》 《汽车车身电气设备与维修》《汽车发动机拆装与维修》《新能源汽车维护》《汽车底盘拆装与维修》《汽车钣金与涂装》《二手车鉴定与评估》等
2.
数字资源: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3.
校企合作:开发活页式教材。
八、质量保障与毕业要求
(一)质量监控机制
(1)建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吸纳行业组织、企业等参与评价,并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接受教育督导和社会监督,健全综合评价。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堂评价、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资源建设等质量保障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到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2)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日常教学、人才培养质量的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专业教研组织应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集中备课制度,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议,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二)毕业要求
学生需同时满足:
1. 修满3200学时;
2. 通过所有课程考核;
3. 完成岗位实习并提交实习报告;
4. 取得至少1项职业资格证书(汽车维修方面的中、高级工证书)。
九、特色创新
1.“岗课赛证”融合:将市职业技能大赛标准融入课程;
2.推行智能制造教育:①推动绿色生产模式
②培养绿色技能人才
③推动制造产业升级
编制单位:西峡县中等职业学校汽修教研组
实施日期:202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