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教研

教学教研
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教学教研 >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 专业名称​​ :作物生产技术
· 专业代码​​ :610102
· 所属专业大类 :农林牧渔大类(61)
· 所属专业类 ​:畜牧业类(6101)
二、入学要求与修业年限
· 入学要求​​ :初级中等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历
· 基本修业年限 :3年(全日制)
三、职业面向
对应行业 主要职业类别 岗位(群) 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
农业(01)
 
作物种子/(苗)繁育生产人员(5-01-01)
农作物生产人(5-01-02)
农业技术员(5-05-01-01)
农作物植保员(5-05-02-01)
作物生产技术服务
农资或农产品营销
作物种子种苗生产
……
 
 
设施蔬菜生产
粮农食品安全评价……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学习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为能力,面向农业的作物生产技术服务、农资或农产品营销、作物种子种苗生产等岗位(群),能够从事农作物生产作业、种子种苗生产、作物病虫害防治及农资和农产品营销等工作的技能人才。
五、培养规格
(一)知识要求
1.掌握与本专业对应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掌握绿色生产、环境保护、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行业文化,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2.掌握支持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等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3.掌握作物分类、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4.具备识土、认土、科学施肥、合理利用与改良土壤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二)能力要求
能力
类别
具体要求
专业核心能力 1.掌握大田农作物播种、施肥、病虫草害的防治、收获等全生育过程管理的技术技能,具备作物生产田间管理的能力。
2.掌握土壤耕作、作物播种、移栽、施肥、灌溉等农作机械的操作和保养等方面技术技能。
3.具备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识别和发生规律的判别等技术技能,掌握农作物病虫草害预测预报方法,具备进行科学预防和综合治理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综合
素养
1.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文字书写,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2.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业伟大的世代风尚。
(三)素质要求
1.思想政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至上;
3.身心素质:身心健康,掌握1项体育运动技能;
4.美育素养:具备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发展1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六、课程体系与学时安排
(一)课程结构
​​总学时:3200学时​​(实践性教学占50%)
· 公共基础课程​​(占总学时33%,约1056学时)
· 专业课程​​(占总学时67%,约2144学时)
· 专业拓展课程​​(占总学时10%,约320学时)
(二)课程设置
1. 公共基础必修课程7门课,约1056个学时
课程名称 主要内容 学时
思想政治 党史国史、职业道德、法律法规 126
语文 应用文写作、沟通表达 210
历史 中国史、文化传承 100
数学 基础运算、数据统计和处理 200
英语 基础英语、专业文献阅读 200
体育与健康 体能训练、职业健康 110
艺术 设计美学  、艺术鉴赏 110
其他    
2. 专业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4门,约820学时)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 学时
农业生物技术 ①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等 200
园艺植物生产技术 ①园艺植物的分类。
②主要瓜果蔬菜的生产和布局方法。
③主要园艺植物的扦插、嫁接和分株等种苗生产方法。
 
 
210
大田作物生产技术
 
①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的形态特征。
②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种子的晒种、选种、消毒、浸种、催芽等播前处理方法;主要农作物的播种技术。
③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主要农作物育苗、移栽、田间管理、收获等技术
 
210
植物生长与环境 ①探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土壤、光照、温度、水分、气候养分等)的相互作用机制,并介绍相关调控措施 200
 
(2)专业核心课程(4门,约1324学时)
课程
名称
典型工作任务 教学要求 学时
种子种苗生产技术 ①正确识别种子
②种子繁育和品种保纯防杂。
③主要农作物种子、种苗生产。
④种子、种苗田间质量检验。
①能识别主要农作物种子,了解二圃制、三圃制原种生产方法、步骤。
②掌握种子繁育的主要方式与方法,掌握品种保纯防杂方法。
③具备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和瓜果苗木等主要作物种子种苗的生产技术。
④掌握种子种苗田间质量检验、品种试验与审定技术方法。
⑤掌握种子种苗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的规范和技术
340
作物病虫草害防治 ①识别田间常见的昆虫。
②识别作物田间常见病害及症状。
③调查统计田间主要病虫草害。
④区分农药种类与类型,合理安全科学使用农药。
⑤识别常见的农田杂草,主要农田杂草的化学防除工作
 
①了解田间常见昆虫的形态特征及其识别方法等基础知识
②掌握主要农作物病害症状及其识别方法。
③掌握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方法。
④ 掌握农药基础知识和安全使用方法。
⑤了解农田主要杂草类型和特征,正确识别常见农田杂草;掌握农田杂草的化学防除方法
322
农产品贮藏与物流
 
①主要大田农产品的贮藏和加工。
②主要果品的贮藏和加工
③主要蔬菜的贮藏和加工
④农产品运输的类型和方法
①掌握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大田农产品的贮藏的主要方式;理解主要农产品对贮藏环境的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的要求。
②掌握苹果、葡萄、梨等主要水果的贮藏和加工方法。
③掌握叶菜、瓜类等主要蔬菜贮藏和加工方法。
④掌握农产品运输的类型和方法
340
农产品质量检测 ①农产品安全生产
②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控制。
③农产品营养成分检测。
④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
 
①掌握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概念,能区分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掌握绿色食品生产、有机食品生产的标准、技术及流程:掌握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方法.
②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和追溯体系,生产环节、包装和运输过程、贮藏过程到基地!
③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和追溯体系,生产环节、包装和运输过程、贮藏过程到基地准出等全程实施质量安全控制!
④熟悉无公害农产
322
 
(三)实践教学安排
实践环节 内容 学时 实施场所
实训 作物生产、作物病虫草害防治、种子种苗生产、综合能力和生产性实训 440 校内外实训场
实习 作物生产、种子种苗繁育等进行认识实习(1周)
岗位实习(3个月)
512 “田润聚福农业开发公司”(农业合作社),“别公堰葡萄采摘园”(农业园区)等企业(场所)
毕业设计 常见蔬菜苗的嫁接和改良技术 120 校企双导师指导
: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实习总时长≤3个月。
七、教学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教师类型 基本情况 备注
专业带头人 1.辛久远. 男.59.本科.副高级.双师型.担任《农业生物技术》、《农产品质量检测》等课程  
专任教师 1.张秀茹. 女.57.本科.副高级.双师型.担任《大田作物生产技术》、《农产品贮藏与物流》等课程
2.任花丽. 女.60.本科.副高级.双师型.担任《植物生长与环境》、《作物病虫草害防治》等课程
3.梁文雅.女.27.研究生.初级担任《农业生物技术》、  《种子种苗生产技术》等课程
4.赵一松.男.30.中级.双师型.担任《园艺植物生产技术》等课程
5.陈峥.男.29.中级.担任《农业生物技术》等课程
6.马君仪.女23.本科.初级.双师型.担任《植物生长与环境》等课程
7.李婉瑜女.23.初级.担任《大田作物生产技术》等课程
 
兼任教师 李保国。男。46.本科.高级园艺师 担任《园艺植物生产技术》、课程《植物生长与环境》等课程
(二)教学设施
实训室
名称
核心设备配置 功能
作物生产实训室
(校内)
配备作物标本、智能人工气候箱、生化培养箱、光照强度测定仪、显微镜、电子天平、等设备设施 用于作物生产等实训教学。
 
 
植物保护实训室
(校外----- 植保公司)
配备超净工作台、光学显微镜、离心机、恒温培养箱、冰箱、高压灭菌锅、黑光灯、性诱捕器、恒温振荡机、植物病害快速诊断仪、喷雾器、喷雾机、植保无人机、打孔注药机、农药残留快速测定仪、分析天平、电子天平、放大镜、各种病害腊叶和浸渍标本、各种昆虫针插和浸渍标本、昆虫针、展翅板等设备设施, 用于植物保护等实训教学。
 
植物组织培养实训室
(校外------河南省农科院西峡县分院)
配备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恒温恒湿培养箱(光照)、多层铝合金培养架、摇床、电热恒温水浴锅、分析天平(电子)、空调、冰箱、pH计、显微镜等设备设施 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等实训教学
(三)教学资源
1. 教材:
国家规划教材:《植物生长与环境》,《农业生物技术》
河南省规划教材:《大田作物生产技术》《园艺植物生产技术》
活页式教材:《猕猴桃的夏季田间管理技术指南》、《桃树与梨数的修剪与嫁接技术要点》等
数字教材:《石榴树的生长发育及管理》,《小麦的常见病虫害防治》等
2.数字资源 :在线课程,数字化教学案例库、教学课件、微课视频等;
3.校企合作:
与“田润聚福农业开发公司”(农业合作社)、“小王子花店”、“别公堰葡萄采摘园”(特色农业经济作物种植园),“百亩猕猴桃种植基地”等共建实训基地,开发活页教材(如“猕猴桃的夏季田间管理技术指南”,“葡萄的冬季田间管理与修建技术指南”等)。
八、质量保障与毕业要求
(一)质量监控机制
1. 教学过程监控
①.强化组织管理:严明纪律,强化组织,增强责任心,提高能动性
②听课评教:建立巡课、听课、评课、评学制度:结合教务科、级部,及组内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③集中备课: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集中备课,同头课形成统一学案。
④利用多媒体:利用网上有关本专业的微课堂、短视频及动画演示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更新育人目标,提高育人质量。
⑤学生反馈;定期开展学生调查问卷及匿名评课制度,及时了解人才培养情况,更新人才培养方法。
⑥实习巡查:指导教师定期赴企业现场巡查,填写《实习质量反馈表》;
2. 科学评价
改进评价体系,不但有学生定期问卷调查,还吸纳企业、行业组织、专家及家长代表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和收集,从而不断修订课程标准,改正和完善教学内容,更新教法,完善实验实习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毕业生跟踪​​
就业率 ≥ 95%、对口率 ≥ 85%、用人单位/毕业生满意度 ≥ 90%;
①通过问卷、电话、实地访谈等方式追踪和了解毕业生的情况,每年发布《毕业生年度质量报告》,并反馈至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二)毕业要求
学生需同时满足:
1.修满3200学时;
2.所有课程考核合格;
3.完成岗位实习并提交实习报告;
4.取得至少1项职业资格证书(如高级农艺师等级证等)。
九、特色创新
1.“岗课赛证”融合:将职业技能大赛标准融入课程(如蔬菜苗嫁接全国技能大赛等);
2.绿色服务理念:树立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增设环保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技术,废弃物的回收循环利用等内容;
3.校企协同育人;共建实训基地,引入真实项目,实现学习—实训---就业无缝衔接。
 
 
编制单位:西峡县中等职业学校.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农牧组
                      实施日期:2025年9月1日

学校地址:河南省西峡县白羽路52号 招生电话:0377-69661603 邮箱:xxzz1603@163.com 豫ICP备1401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