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县中等职业学校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提纲
主讲:西峡县中等职业学校党总支书记 校长 李志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次全会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国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一、明确《决定》的重要历史地位和基本框架
(一)重要历史地位
全会通过的《决定》,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体现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集中了全党智慧,反映了人民意愿,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和政治宣言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一年多来党和国家工作,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围绕坚定制度自信深入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重大问题,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出明确要求,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全会取得的重要成果、作出的重大部署,对坚定全党全社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基本框架
《决定》紧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主题,由15个部分构成,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第一部分,是总论,主要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历史性成就、显著优势,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第二板块为分论,聚焦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安排了13个部分,明确了各项制度必须坚持完善的根本点和发展方向,并作出工作部署。第三板块为第十五部分和结束语,主要就加强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提出要求。
二、充分认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显著优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一)重大意义
贯穿《决定》的一条红线,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定用一次全会就这个重大问题进行研究部署,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是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全面考量,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显著优势
《决定》在深刻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科学内涵、发展成就、本质特征的基础上,从1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这就是:
1、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
2、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
3、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
4、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全民族、全社会、全体中国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高度一致,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探月工程到“蛟龙”深潜,从三峡工程到青藏铁路,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这些一件件大事,都是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始终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5、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创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系统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各民族以平等地位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共享国家发展和进步成果。1978年至2018年,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和云南、贵州、青海3个民族省份的地区生产总值,由324亿元增加到9.06万亿元;贫困人口减少到603万,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民族地区已全面普及从小学到初中9年义务教育,西藏和新疆的南疆地区等实现了从学前到高中阶段15年免费教育。
6、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基本经济制度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走过一些弯路,也积累了宝贵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是因为坚持了这样的经济制度,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1952年至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679.1亿元跃升至90.03万亿元,实际增长174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19元提高到6.46万元,实际增长70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国和来源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
7、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的思想和精神凝聚力,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滋养。
8、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持续迈进方面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49年的不到50元增至2.82万元,人均预期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提高到77岁,基本养老保险覆盖9.5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6%。特别值得自豪的是,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7.7亿人减少至2018年的166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由1978年的97.5%下降至2018年的1.7%,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9、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
10、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能否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否具有优势的一个重要标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人才资源总量已达到1.75亿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等各方面人才队伍不断发展,人才流动和配置效率不断提高,人才创造活力不断增强。
11、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
12、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台湾只有回到祖国怀抱,才有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1980年大陆的GDP为3071亿美元,台湾为423亿美元,占大陆的比重不到1/7;到2018年,大陆GDP达到90万亿人民币,而台湾仅3.9万亿,占大陆的比重下降到1/23,仅比福建省(3.58万亿)略多一点,预计今年或明年福建省的GDP就会超过台湾。
13、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独立自主是我们的建国方针,对外开放是我们的基本国策,把二者紧密结合和统一起来,在独立自主中不闭关锁国,在对外开放中坚持独立自主,是解读新中国快速发展和持续稳定的一个重要密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主动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仅“一带一路”建设,我国就同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成功举办两届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达成550多项合作成果。
以上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涵盖广泛,十分厚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具体体现,也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治国理政中不懈探索奋斗的结晶,具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支撑,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必须倍加珍惜、全面坚持。
(三)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一是经济快速发展奇迹。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CDP)为3679亿元,到2018年已突破90万亿元,年均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6%,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上百倍。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04元,是1978年的136倍,平均每年增加654元,年均增长13.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32元,是1978年的132.8倍,平均每年增加209.5元,年均增长13.3%。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二是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我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三、准确把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决定》科学分析了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和总体目标,对重点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总体要求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二)总体目标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O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三)重点任务
《决定》从党的十九大确立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任务出发,聚焦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从13个方面部署了55项需要深化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推进的重点工作任务,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1、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决定》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放在首要位置,突出了党的领导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统领地位,抓住了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决定》提出了6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分别是: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2、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决定》指出,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3、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决定》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决定》提出了4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强调要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提出了一些重要举措。
4、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决定》指出,国家行政管理承担着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必须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决定》从完善国家行政体制、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4个方面进行了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5、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出新的概括,确定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决定》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决定》从5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分别是: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6、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决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决定》从5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分别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7、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决定》指出,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决定》提出了4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分别是: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提出了许多重要举措,比如,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等。
8、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决定》指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9、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决定》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10、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
11、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12、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3、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以上13个方面55项各方面的重大部署,既阐明了必须牢牢坚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则,又提出了推进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和举措,坚持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相衔接,统筹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统筹制度改革和制度运行,体现了总结历史和面向未来的统一、保持定力和改革创新的统一、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统一,必将有力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四、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同志们,我们要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行动落实到全会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要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为契机,加快现代中职学校制度建设,推进治理体系改革,提升治理能力。一是完善加强党的领导、提高领导水平的制度体系。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制度体系建设,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教书育人、教学改革等各方面、各环节。二是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提高行政管理效能。要进一步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师生员工满意的服务型机关。三是建立落实立德树人的体制机制,回归教育本质。要贯彻以本为本,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上下真功夫,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四是推进制度创新。在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以制度创新激发教学管理活力,以制度创新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各项制度,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增强制度的执行力。要通过创新制度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2019年12月28日